友情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概况 > 滑坡治理情况

    滑坡灾害是浙江省最重要的地质灾害之一,滑坡治理需遵循以防为主、及时治理的原则。治理滑坡时必须先行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判定滑坡体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再结合滑坡工程实际采取相应的工程治理措施。
   
滑坡整治工程措施大致可分为减滑工程措施和抗滑工程措施两大类。减滑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削方减载、地表防渗及排水、地下排水、前缘护脚等;抗滑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抗滑桩、挡土墙、锚固等。具体阐述如下:
1)削方减载与填土反压
   
自重及上覆外载对于滑坡体的稳定性来说,其作用可利可弊。滑坡治理时采用的“削坡减载、反压固脚”措施,就是合理利用自重及垂直外载的“利”而避其“弊”。
   
削方减载措施特别适用于上陡(重)下缓(轻)的推动式、且滑坡后缘及两侧有明显的边界、或者有岩体出露而不易受到牵引变形的滑坡治理,对改善滑坡的稳定性,提高安全系数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特别对于滑动土体厚度大于
30m的厚重型滑坡,通过削方减载较容易实现安全系数的提高。
   
削方减载最大的缺点是,开挖扰动对环境有负面作用,应力释放及地下水朝开挖面出溢产生的渗压力等作用,容易引致周边土体的牵动,产生新的变形体。
   
滑坡体后部削方减载的弃土,或者其他建筑物开挖的弃渣,如果土质较好,可利用其在滑坡前缘填土反压。统计分析表明,如果将滑坡体上部(滑动区)的体积减重4%,同时等量反压回填到坡脚(阻滑区),可使滑坡体的稳定安全系数增加10%
2)地表防渗及地表排水
   
滑坡的发生和发展与地表水的危害有密切的关系。从滑坡体周边汇集的地表水、降雨的渗透以及泉水、池沼及渠道的再渗透,容易诱发滑坡,或使滑坡活动激化。所以,凡滑坡地区的防治工程,地表防渗排水措施都是必要的。地表防渗及排水措施易于实施,投资少,收效快,虽然单独使用并不一定能使滑坡稳定,但实践证明,它有减缓滑坡运动的作用,尤其当地下水是滑坡运动的主控因素时,地表防渗及排水措施可以阻隔地下水的补充来源,控制滑坡的发展,为滑坡整治争取宝贵的时间。
   
3)地下排水
   
地下水对滑坡稳定性产生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地下水孔隙水压力产生的荷载作用
;
   
②地下水对滑体和滑带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产生的理化作用。

   
因此,排除滑坡体地下水的目的:
   
①减小孔隙水压力,提高滑坡体稳定安全系数
;
   
②降低滑体内、特别是滑动剪切带附近土体的含水率,改善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能。

   
一般情况下,排除地下水工程大体可分为排除浅层地下水和排除深层地下水两类,如果需要截断滑坡区外地下水的流入,还包括拦截滑坡区外地下水和排除来自滑动面下基岩中的地下水。
4)前缘护坡
   
滑坡前缘因河流或沟谷水流的冲刷而诱发滑坡的例子在自然界中是十分普遍的。治理的一般措施是直接在滑坡前缘采取抛石、堆砌石笼、浆砌块石、混凝土等护脚,以使滑坡坡脚免受水流的冲蚀。对水库岸边的滑坡体,在滑坡前缘的上游地段修筑丁坝,让滑坡前缘形成回流区,使泥沙淤积在滑坡前缘,可对滑坡起支撑作用。山区一些滑坡体的前缘受到沟谷水流的长期冲刷,随着沟谷的不断深切与展宽,常因沟坡岩土体失稳而诱发滑坡,在滑坡的下游地段修筑小型堤坝,利用堤坝将水位雍高,在滑坡前缘形成静水,阻止沟谷的继续下切,并利用淤积的固体物稳定滑坡坡脚,可使滑坡体保持长期的稳定。
5)抗滑桩
   
抗滑桩是依靠桩嵌入较坚硬稳定的地层中,桩与桩周岩土体相互嵌固并将滑坡推力传递到稳定地层,利用稳定地层的锚固作用和被动抗力来平衡滑坡推力,是一种大截面侧向受荷的抗滑支撑建筑物。
   
抗滑桩适用于以下的情况:
   
①滑坡体中有一个明显的滑动剪切面
;
   
②滑动剪切面以下是较完整的基岩,或者是密实的稳定基础,能提供足够的锚固力。

应该注意的是,只有当抗滑桩受到滑坡推力且桩顶发生位移时才能产生抗滑力,所以,桩顶将有位移是必然的。因此,应避免将这种桩用于其它惧怕变形的建筑物的基础。
   
抗滑桩的受力机理十分复杂,尽管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其结构设计与计算方法并不成熟,特别是土体在桩周或桩间移动时,桩与土的相互作用机制等认识还有待完善。因此,不是学会了计算方法或学会使用计算软件,就能设计出合理的抗滑桩结构,计算结果只是根据你选定的计算方法及计算参数所得到的输出,其正确与否取决于你的输入。抗滑桩的设计最重要的工作是认真研究抗滑桩的荷载与抗力的分布规律,确定合适的计算参数,选取恰当的计算方法。
   
桩的截面形状主要有圆形和矩形两种。由于在截面积相同的条件下,矩形截面的抗弯惯性矩较圆形截面的大许多,所以从抗滑桩的受力条件和节省投资的角度,以采用正面一边较短、侧面一边较长的矩形截面桩为好。但是矩形截面的抗滑桩只能适用于滑坡推力方向明确、且只可能朝单一方向滑动的滑坡体,当滑坡的滑动面形态复杂,滑动推力的方向并非很明确时,抗滑桩可能并非只承受单一方向的推力作用,这时以采用可满足不同方向受力的圆形截面桩为好。
   
抗滑桩桩顶高度一般与滑坡地面齐平。随着滑动面以上的滑体土层厚度增大,滑动面以上的抗滑桩高度相应增加,桩体承受的滑坡推力的合力作用点则随之增高,桩身的弯矩增大,配筋量增大。同理,如果单根抗滑桩的其余条件相同,则随着滑动面以上的桩高增加,所能承担的滑动推力将很快递减。为了增加单根桩的加固能力,水布垭大岩淌滑坡治理研究采用了将桩顶埋入滑坡体内一定深度的“沉头矮桩”,当桩体断面与配筋量等条件相同时,沉头矮桩的加固力较普通桩增加很多。

       
6)格构锚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格构锚固在我国中、小型滑坡处理和人工边坡加固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结构上主要由预应力或非预应力锚索(杆)与混凝土格架组成。其中,混凝土格架可以预制,也可以现浇,是锚索(杆)锚固或张拉后压紧坡面的受弯构件,在维护边坡整体和局部稳定的过程中,起支撑骨架和传力的作用;锚索或锚杆则像一排排钉子,把滑坡体与下部的不动体紧紧地钉在一起,使滑坡体不得移动。当滑坡处于非稳定时期,尤其当削坡减载受到限制时,采取这种措施较为合适。格构锚固的优点有:结构受力明确,加固效果可靠;能较好地适应地形,变形协调能力强;机械化施工速度快;不存在地下作业的安全问题;外观整齐美观;后期维护与检修方便。
7)挡土墙
   
挡土墙是一种古老而常用的支撑建筑物。在滑坡治理工程中,挡土墙由于受到自身结构稳定的限制,不大可能有效提高滑坡体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对于大型滑坡尤其如此。因此,挡土墙只能适用于小型滑坡的抗滑加固。在大中型滑坡治理工程中,挡土墙往往只能作为综合治理措施的一个组成部分。
   
滑坡治理的抗滑挡墙所受推力的大小、方向、分布及作用点,与一般的库仑土压力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处于缓慢移动阶段的滑坡推力,相当于库仑静止土压力的3倍以上。抗滑挡墙的支撑力常常由滑坡剩余推力所控制,为安全起见,正确的做法是,同时计算出滑坡剩余推力和墙后的库仑土压力,采用较大者作为抗滑挡墙的设计荷载。抗滑挡墙按滑坡推力设计以后,仍应按墙后的主动土压力验算全墙的稳定性及基底应力,并验算墙体各个截面的拉、剪、压应力等是否满足结构要求。
   
工程中由基础承载能力不足而导致挡土墙变形破坏的实例很多。在软弱地基上修筑刚性挡土墙是不妥的。挡土墙结构设计图中,对基础的承载能力应该提出明确的要求。墙基开挖到设计深度以后,必须对基础的承载力进行确认。
   
挡土墙的施工应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避免墙基的开挖影响滑坡稳定,开挖应安排在旱季进行,从滑坡体两侧向中间分段、跳槽、支撑开挖,防止滑坡前缘大断面临空。其次保证挡土墙的施工质量,据调查,挡土墙失效的众多事例中,有50%以上是由于施工质量不好而导致挡土墙结构受力不满足要求而破坏。
   
滑坡的工程治理措施很多,不论哪种工程措施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各自的优缺点,工程处理措施的制定,应当具有针对性。因此从工程实践的角度,务实地总结出滑坡治理各种工程措施的作用特点、适用范围、各自的优缺点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对从事滑坡治理具有宝贵的实用价值。

   
此外,滑坡工程治理过程中及安全运营阶段,应对其进行安全监测,主要从地表位移、地下深部位移、地下水位、锚索应力、抗滑桩变位、降雨量等多方面进行监控,不仅可以初步了解滑坡变形特征,评估防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论证滑坡工程治理的效果,并提出防治处理意见,而且还为安全运营阶段提供可靠保障。滑坡安全监测资料分析应配合其他勘查成果,相互校核。监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工作概况、监测方法及布网、监测资料分析、结论及建议。对确需防治的滑坡,应提出防治工程设计建议。

浙江大学防灾工程研究所
Tel:0571-88208732 E_mail:syq@zju.edu.cn 技术支持:创高软件